发布时间:2024-05-16 点击次数:
2024年5月10日下午,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湘玲教授应邀来院主讲外国语学院“语言与世界”名师讲学系列讲座第30讲,讲座主题为“外语科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讲座在一办公楼221会议室举行,由外国语学院文兰芳院长主持,学院部分专任教师和研究生参与。
王湘玲教授首先介绍外语科研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重点讲述了翻译实证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有四个要素,一是参与者,二是教学方法,三是实验设计,四是数据收集和分析。王教授指出,翻译教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应该是学生,因为其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对于翻译研究的材料,王教授指出在研究中所用的材料要能够对教学起到刺激作用。接着,王教授介绍了社会研究的“科学环”,她认为这一模型能够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整体思路。她强调在教学实验研究中应该尽量控制无关变量。在分析研究结论时,要有理论支撑,并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王湘玲教授的悉心分享让我院师生对外语科研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源与新路径,为我院的翻译研究带来重要启示。
王湘玲 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厅创新人才,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全国宝钢优秀教师,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翻译传译认知研究所所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省社科重点项目2项,以及其他部省级项目共30余项。在教育部A类期刊、SCI/SSCI、SSCI/A&HCI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期刊发表论文共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3部。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从机器翻译人机交互、翻译认知、翻译教育等交叉领域推动对外传播研究。 (图:曾世奇 文: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