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8 点击次数:
2023年12月5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余承法教授应邀来院主讲外国语学院“语言与世界”名师讲学系列讲座第25讲,讲座主题为“翻译研究何以集腋成裘:‘化境说’二十三载研究的酸苦与反思”。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施波副院长主持,外国语学院文兰芳院长、朱莉华副院长出席,学院转任教师和研究生参与。
余承法教授的讲座以“翻译研究何以集腋成裘:‘化境说’二十三载研究的酸苦与反思”为主题,旨在探讨翻译研究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个人的翻译研究经历,向在场听众传授了论文发表与课题申报的经验。在讲座中,余教授针对当前翻译研究的领域、类型和热门话题,回顾自己在“化境说”研究的23年苦乐年华,总结翻译研究的六条“铁律”:围绕1个中心、筑牢2个基点、进行3位一体训练、呈现4种成果形式、拓宽5种发文途径、夯实6种功力。接着,余承法教授回顾自身的学术研究经历,用生动的个人事例来说明每一个灵感的获得、每一篇论文的发表、每一个项目的成功申报背后隐藏着汗水与艰辛,为听众呈现翻译研究如何集腋成裘、学术研究如何持之以恒、学术人生如何在苦中寻乐的生动例证,让在场师生既深有同感,又备受鼓舞。
讲座尾声,余承法教授对现场听众的提问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心得。本次讲座对师生学术研究和学院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广大师生对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师生的学术研究体系建构起到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
余承法,博士,湖南省首届青年“芙蓉学者”,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学科方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曾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要从事全译理论、翻译传播和钱锺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项,出版著作、译著、教材28部,在《中国翻译》《中国外语》《中国比较文学》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76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青年成果奖、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荣誉奖励14项。社会兼职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评审专家,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全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湖南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等。(梁余晶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