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经济思想史学刊》副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杨虎涛教授应邀在湘江楼A1009会议室,作了主题为“迈向高收入阶层的叠加转型与破局之谜:比较与展望”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向国成教授主持,学院师生代表聆听了讲座。
杨虎涛教授首先以产业结构转型为切入点,分析1990-2023年中国“退二进三”的趋势,制造业占比下降与服务业占比上升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强调产业升级中效率优化的重要性。接着针对人口结构转型、2000-2023年中国老龄化加剧、城镇化率提升等特征,对比国际经验,指出“未富先老”并非不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绝对障碍,但需优化人口政策以挖掘质量红利。
随后,杨虎涛教授深入解读国际比较中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特征,结合德国、日本等国经验,阐述消费稳定拉动对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支持。他认为技术进步方向比水平更重要,并以经济复杂度指数和非相关复杂产品转型能力为核心,讲解了如何通过产业升级、增强经济韧性和推动创新应对转型压力。杨虎涛教授还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化到改革开放后的全球分工嵌入,再到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方向,提出破解外需依赖、打通供需梗阻、挖掘人口质量红利的具体路径。
讲座最后,师生就相关问题与杨虎涛教授深入交流,教授耐心解答,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迈向中高收入阶段叠加转型挑战与破局策略的理解,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主讲人简介:杨虎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经济思想史学刊》副主编,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治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列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近年来主要聚焦于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国家能力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多项。在《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学术月刊》《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央电视台经济大讲堂数字经济专题主讲人。
(经济与贸易学院 沈炀 吴方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