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工商大学 - 新闻网 |
||
【湖南人社】湖湘沃土育新芽:湖南工商大学何以孵化创业项目“金种子”
发表时间: 2025-11-18 18:46:04
点击次数:
踏入湖南工商大学的校门,创业热浪裹挟着青春气息扑面而来。上午八点,创客空间早挤满讨论方案的身影,此起彼伏的交谈声中,有人在修改商业计划书,有人调试产品模型,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贴满便利贴的灵感墙上,映照着一张张充满斗志的脸庞。“大家都说我们的创客基地具有鲜明的工商大学特色。”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笑着对记者说。 作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把培育青年创业人才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使命,打造全链条、开放式创业生态,持续孵化创新创业“金种子”,助力创业项目成长为服务地方发展的“金果子”。
激活创业基因的制度引擎 政策支持是点燃青年创业热情的关键火种。湖南工商大学以政策创新为突破口,通过系统梳理、精准施策,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学子打造坚实后盾。 学校深度整合国家、省、市各级创业政策资源,精心编制《大学生创业政策指南》,以“一键直达”的便捷方式,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每一位创业者。从税收减免到项目补贴,从场地支持到融资帮扶,指南将复杂的政策条款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用信息,成为学生创业路上的“政策宝典”。 学校完善《湖南工商大学休学创业管理办法》,允许本科生最长保留学籍创业6年,并将双创成果纳入学分核算体系。这一举措既为学生提供了试错空间,又打破了学业与创业的时间壁垒,真正实现“学业创业两不误”。政策的“温度”与“力度”,让不少学生放下顾虑,勇敢投身创业浪潮。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一语道破发展关键。在她看来,人才是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更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这一理念,不仅彰显学校对人才战略的深刻认知,更锚定了以数智化教育变革培育创新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奋进方向。
护航创业成长的全维保障 优质的服务是初创企业茁壮成长的关键养分。湖南工商大学以服务升级为抓手,构建起“双师引领、精准滴灌、全程陪伴”的服务体系,为创业项目提供从创意萌发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支持。 校外,学校邀请知名企业家、技术专家、投资专家加盟,弥补团队实践经验短板;校内,推动教师参加行业培训、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指导能力。目前,300余人的创业导师团涵盖产业技术、经营管理、金融经济等多个领域,形成强大的指导合力。 学校围绕创业项目全生命周期需求,提供核心类、成长类、营商环境类、基础保障性四大类共16项孵化服务。从场地设备租赁到法律咨询,从市场推广到财务代理,一站式服务让创业者专注核心业务。 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举办“融创未来”“麓山创客行”等品牌活动,营造“想创、敢创、能创”的浓厚氛围。同时,利用公众号运营、创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夯实创业文化根基,让创业精神深入校园每个角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灵感,使创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大学生创业俱乐部”,近五年服务5590个双创团队,孵化279家初创企业。
构筑创业梦想的孵化港湾 “00后黄欣龙,在校期间成功孵化300名博主,打造校园网红矩阵!”“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的刘志义团队,携创新项目‘荷鲁斯之眼’在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进校园专场评审中脱颖而出,斩获立项资格……”在湖南工商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样的创业传奇不断上演。 学校创新打造“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创孵+园区加速”培育模式,依托湘江实验室的前沿科研资源,将“鸿班”师生的研发成果直接导入孵化基地,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 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资源,基地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网络。创业者在这里不仅能获得场地、资金支持,更能链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拓展市场渠道,实现快速成长。
厚植创业生态的创新沃土 优质项目是创新创业生态的根基。湖南工商大学构建“师生共创+校友反哺+产学研融合”的项目引育机制,广纳优质资源,培育创新项目,为创业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师生共创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创新产品与服务;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指导下变为可行的商业方案。这种模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众多毕业校友带着成功经验与优质项目重返母校,与在校师生分享创业心得,提供资源支持。校友企业的入驻,不仅带来资金、技术与市场渠道,更通过“传帮带”机制,带动学生团队成长。这种校友与母校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创业文化。 产学研融合是学校项目培育的重要路径。学校积极引进具备行业引领性和一定营收规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这种深度合作,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贴合市场需求,创业项目更具市场竞争力。 近五年来,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交出亮眼成绩单:学生累计获国家级奖项928项、省级奖项2800余项。截至2025年,基地已累计孵化在校师生创业团队178个、创业企业92个,校友企业34个,产学研合作企业17个,涵盖数字经济、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在279个优质创业项目中,23家企业年产值突破千万元大关。尤为值得关注的是,80%的出孵企业选择深耕湖南这片热土,65%将总部落户长沙,成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推动“留湘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湖南工商大学扎根湖湘大地、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担当。(通讯员:胡晴)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