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人民网】湖南工商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显成效
发表时间: 2024-04-18 17:28:25 点击次数:

“我们调研了长株潭131家耗能典型企业,采集11万份样本数据,运用深度卷积网络和耦合关联分析法,对长株潭过去15年的历史数据进行系统推演,找到了降低城市工业耗能比重的关键密码。”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湖南工商大学湘江书院的石涛同学,运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创新解决城市能源韧性问题,获得主体赛全国一等奖。

这是湖南工商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个缩影。近5年来,该校在全国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1项;学生在科技行业就业率增加36.8%……这离不开该校提前谋划,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改革拓新——努力走到时代前面去

早在2015年,该校前瞻性地设立了前沿交叉学院,并着手构建国内首个全面系统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展现了独特眼光与创新精神。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正式设立人工智能方向,进一步强化了该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布局。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秋季,湖南工商大学迎来了全国首批92名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同时还有110名优秀学子成为人工智能方向院士卓越班的首批学员,这标志着该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自2022年起,该校更是将《人工智能导论》设为面向5800余名本科新生的通识必修课,为广大学子提供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机会。

为了加快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商大学于2023年成立了湘江书院,并设立了“鸿班”,旨在培养该领域的领军人才。“只要有符合产业经济发展、有创新价值和应用前景的课题,书院都会给予经费支持和教师一对一指导,每个学生都可以围绕自主信创、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课题研究和企业实践。”鸿班2301班杨英丽同学说。

通过开设8个院士卓越班、实施“启智”计划、举办三期数智化人才技术训练营、实施“主修+辅修”和“主修+微专业”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湖南工商大学为社会输送了2000余名急需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且毕业生全部具备较高的数智素养,能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更好做出积极贡献。

科教融合——勇敢探索出一条新路

2022年,湖南省四大实验室之一的湘江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其主攻方向正是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湖南工商大学作为该实验室的牵头建设高校,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探索科技平台育人新模式,构建学科建设与平台发展双向赋能机制,持续彰显了人工智能的教育特色。

一年后,湘江实验室发布了七大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成果,包括智慧交通轩辕大模型、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性能优化软件、面向复杂流程工业过程中的数字孪生仿真软件、多源异构算据安全共享平台等。这些成果既是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结果,也是湖南工商大学教师和学生们边学习、边研究、边转化的结晶,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出来。

近十年来,湖南工商大学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与创新实践,不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场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更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

胸怀家国——教育的更高层次追求

“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坚持做‘顶天立地’的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江实验室主任、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一直这样引导自己的学生和团队。她认为,积极开展人工智能人才的自主化培养,是新时代对教育事业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最近给学生作的学术讲座上,陈晓红指出,通过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中国正迅速在赋能产业发展方面展现出领先优势:生产线上的智能化转型,正有力推动制造业的升级革新;智慧农业的成功实践,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新能源汽车、网联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正让交通更为智能、高效和安全;服务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亦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人才,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24年,湖南工商大学聚焦“人工智能+”,新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并早已谋划好专业的优化布局。该校将持续深化在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科领域的探索与研究,携手科研机构及产业企业,共同构建前沿的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应用平台,并开发多样化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实际应用。

“通过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构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我们旨在培养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在智能时代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的大师级战略科学家,为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贡献力量。”陈晓红说。(周敏)

链接:http://hn.people.com.cn/n2/2024/0417/c356888-40813163.html